里山現代美術館|新潟越後湯沢、十日町
- Hannah Chu
- Jan 31, 2019
- 3 min read

(越後湯沢駅外,道路、建築、樹木皆滿覆白雪。)
幾乎每篇越後湯沢的遊記,都把川端康成《雪国》的開頭提了一遍:
「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,便是雪國。夜空下一片白茫茫。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。 (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。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。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。)」
抵達越後湯沢駅前的最後一個隧道,既幽且長,長得可以隔開兩種截然不同的景緻。駛進隧道前,窗外如積木般的房子依然屋瓦分明、樹幹乘載的依然是冬季枯無一物的乾枝;駛出隧道後,景色驟變如來到另個世界,軌道旁的隔音牆上是厚厚一層如鮮奶油般的雪,放眼望去是整片白茫茫、霧濛濛,樹木也被雪給團團包裹,積雪的屋頂讓一切變得更像童話,而我們彷彿乘坐在觀光座艙裡的探訪者。
喜歡把行程排得慵懶,睡到自然醒,一如往常地烤土司、煎蛋與里肌當早餐,無法割捨這份出門、搭車都ゆっくり的自在。此行除了滑雪以外,只打算到十日町的里山現代美術館走走晃晃,以留些好好泡溫泉、享用晚餐及日式榻榻米的餘裕。

(相較於越後湯沢,十日町站外幾乎沒有人煙。)
在十日町站下車後,走過被白雪覆蓋的街道、經過正忙著剷雪的居民,轉進小巷,是瀰漫古風的木造建築,繞著繞著,眼前就是里山現代美術館了。雖說離車站並不算近,但途中有伴就有趣,也就不覺得遠了。必須得說,里山現代美術館是個非常特別的建築,若不是依循著 Google Map 的路線前進,大概不會讓人將眼前這方正的水泥建築與美術館扯上關係。

(里山現代美術館由建築師原廣司設計。)
在富有盛名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期間,里山現代美術館大概是必訪的景點之一,這裡展出了許多連結新潟這片土地的作品,不僅與其他地域的美術館做出區隔,同時也讓訪者更加了解,所到之處究竟孕育出怎麼樣的生命力。也因為到訪這天非假日也非藝術祭,館內只有我們一組訪者參觀,遇到一時看不懂的,還能停下腳步把紙本解說再看個仔細;遇到特別有趣的,也能再重新體驗一次,可能也是因為沒什麼訪客的關係,售票員是個溫暖的太太,和我們多聊了幾句,一聽到是從台灣來的,她開心地說很多台灣人來這裡,也和我們分享冬末春初這裡的雪況,以及裡頭展覽如何因此調整的小訊息,最後,她熱情地請我們絕對要去體驗移動暖桌(こたつカーサーキット),且一定要享用放在暖桌上的零食。
我想最後這個可愛的小堅持,大概也是希望外地來的我們,也能體驗在遇冬則雪的這裏,躲進暖桌裡剝蜜柑、希望可以帶著暖桌出門的生活,究竟如何運作的吧。

(《Super Nova-星の夜雪の朝 世界は反転する》以遍佈在遊樂器材上的幾何線條與鏡子,反映虛實之間的世界。)

(《越後妻有コラボ甘味屋》重現十日町當地的懷舊樣貌。)

(《フロギストン》將越後妻有當地各式各樣的樹木進行雕刻、碳化後的作品。)

(《ソイル.ライブラリー/新潟》新潟各地的土壤。)

(《Rolling Cylinder, 2012》藉由藍、紅相間的螺旋狀空間,使觀者產生失去平衡感的錯覺。)

(《大地をつつむ皮膚》在含有米和糖的紙張印上十日町圖樣。此圖樣最初是在繩紋陶器上發現,沿用至今,象徵著永遠的豐饒、吉祥和生生不息。)

(就連裡頭的咖啡店也是作品之一。此空間主要由○與囗組成,圓桌上出現的黑色蜿蜒線條代表新潟重要的信濃川、天花板上的圓盤是水面反射的光線,而球型燈光則代表在信濃川上漂浮的雲朵。)

(《こたつカーサーキット》裡頭建有自行車踏板的移動暖桌,可以透過裝零食與蜜柑的圓盤控制方向。)
不曉得是不是非藝術祭的關係,這裡提供的紙本解說只有英文與日文版,為免翻譯有出入同時也想練習,我們拿了日文版。建議若想深度體驗里山現代美術館,行前可以先在網路上閱讀各個展品的淵源與意義,到了現場才不會霧裡看花。
總的來說,里山現代美術館是個非常值得造訪的地方,用整個下午細細玩味,更能感受到其中純樸而在地的情懷。
Photo & Text:Hannah.
Comments